page contents

疼痛之源:不可小视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2023-12-05
6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定义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这一概念是由Jenet Travell教授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在观察了大量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特征后,他总结出了一些关键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患者疼痛部位存在条索状的肌肉带,这些肌肉带上存在高度敏感点,触及时会有紧张感和痛感,并经常伴随牵涉痛和交感神经症状。

肌筋膜触发点高清图谱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本质是存在于骨骼肌上的一种具有激惹性的、肌电信号异常的挛缩肌纤维。

由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所引起的临床疾病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对于MPS的临床诊断,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标准。然而,常用的诊断标准是1990年由Simons DG提出的。该标准包括三个要点:

1. 在条索状肌肉带上存在触痛点。

2. 由触痛点引发的疼痛与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一致。

3. 当针刺或触压触痛点时,患者会感到牵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

形成假说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形成机制有多种假说,例如能量代谢危机学说、运动终板功能异常学说、肌梭异常电位学说和整体假说等。其中,整体假说综合了前人的各种研究结果,认为肌纤维受损后导致局部骨骼肌运动终板的功能异常,乙酰胆碱(一种促进肌肉收缩的物质)继而渗漏,使肌纤维发生自发性收缩,这种收缩不受神经控制,继而会形成局部的肌肉挛缩结节。

当肌纤维持续受损,该处肌肉组织会出现能量代谢危机,加重肌纤维的收缩,最终形成条索状的肌肉带。局部的肌肉挛缩会压迫周边血管,产生缺血缺氧,炎性物质大量释放引发痛觉。痛觉的持续出现又会诱发交感神经症状,产生温觉、痛觉敏感,异常出汗等关联症状。因此,对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去除受损因素、缓解肌纤维自发性收缩、减轻疼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措施。具体治疗方法包括理疗、药物治疗、针灸、按摩等。

1.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姿势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患者避免过度负重,并做到劳逸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轻中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肌肉的延展性,若配合姿势矫正,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姿势矫正

身体姿势异常和用力不当是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主要诱因,也是触发点经久不愈与再发的主要原因。改善姿势异常和调整发力方式是长期改善疼痛的最佳手段。对于存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建议进行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体态评估,由治疗师根据局部肌肉短缩和薄弱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调整。例如,对于腰背筋膜疼痛的患者,悬吊训练可激活腰背部深层稳定性肌群,提高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从而通过改善姿势与腰背肌发力的方式缓解疼痛。

3. 手法治疗

(1)牵伸

牵伸是对存在触发点疼痛的肌肉进行持续性牵张,从而缓解肌肉长期自发收缩带来的紧张性提高与肌肉长度缩短。同时,缓慢持续的牵拉还能够抑制肌肉的牵张反射,从而将短缩的肌肉打开,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例如,对于颈部存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患者,缓慢持续的牵伸,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打开后进行主动的颈椎活动,能够显著缓解颈部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由治疗师精准判断受累肌群,通过控制方向和施力大小,引导患者进行肌肉的主动收缩,从而降低肌肉紧张度、减轻局部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肌肉能量技术主要包含交互抑制和收缩后放松两种操作方法。

交互抑制手法通常需要通过主动肌的收缩,促进拮抗肌的反射性舒张,使拮抗肌放松。例如,为放松位于腘绳肌上的疼痛触发点,治疗师通常需要引导患者进行主动的股四头肌收缩。收缩后放松则是直接针对存在肌筋膜触发点的肌肉,要求患者等长收缩肌肉5秒至10秒,收缩结束后治疗师进一步牵伸该肌肉,从而提高肌肉的延展性。

(3)推拿

在寻找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后,可以使用一指禅推法、按法和㨰法。一些研究者已通过临床试验发现,与常规推拿手法相比,使用拨法弹拨触发点能更好的改善腰背部活动度与疼痛水平。

4. 物理因子治疗

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超声波与激光疗法。这些疗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均能够缓解局部的疼痛问题。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引发的疼痛不可忽视,患者需要至专门的康复机构对自身的姿势、发力习惯进行评估,并由康复治疗师针对性的采用手法治疗与物理因子治疗,松解存在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免费领取肌筋膜触发点查询系统,扫码领取

肌筋膜查询(1).jpg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